伊拉克9年滄桑巨變,戳穿了多少謊言(轉載)
作者:長青(原作者)中國官方媒體對伊拉克的報道,給人的印象是薩達姆倒臺后,沒有了強勢政府,導致社會管理失控,民不聊生。
事實上,伊拉克不但建立了運轉正常的民主制度,并成功舉行了多次大選,而且由于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福利的改善,人均壽命有明顯增長;雖不時有恐怖分子濫殺無辜,但因為民主制度的建立,庫爾德人也放棄了武力反抗,每年不再有成千上萬的政治異己分子被政府秘密警察和軍隊處死,現在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比薩達姆時期下降了95%以上!
為了說明民主給伊拉克帶來的混亂,每到伊拉克大選,中國官方媒體總是賣力宣傳伊拉克到處都是襲擊和恐怖,各路專家更解說由于恐怖分子威脅將破壞各地投票站,預測伊拉克的投票率將會不到30%,選舉結果無法反應真實的民意。事實是,每次伊拉克選舉都讓中國官方媒體和各路專家們大跌眼鏡——民眾踴躍投票,每次投票率都高達70%左右,這在民主國家中屬于非常高的投票率。這既說明伊拉克根本沒有中國官方媒體宣傳的那么混亂,同時又說明伊拉克民眾對自由民主的渴望遠比中國御用文人想像的強烈。
美軍于2011年底全部撤離伊拉克時,中國官方媒體開足馬力進行反美宣傳,聲稱「美軍撤離伊拉克留下一個爛攤子,失去了薩達姆的強權平衡,爆炸和暗殺讓這片土地血流成河,百姓的生活水平從原來在中東地區排名中等,到現在下滑為世界的倒數第20位,不少人流離失所失去家園。」真不知道他們這些胡說八道依據何在!
事實怎樣呢?讓我們看兩組最有價值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數據:2002年薩達姆倒臺時,伊拉克人口是2558萬,人均GDP僅有625美元;在薩達姆倒臺后,2011年伊拉克人口是3432萬,人均GDP已經達到3788美元。2011年在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伊拉克仍然實現了9.9%的增長!
名列世界前茅的人口和人均GDP增長率,說明了伊拉克民主后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理解中國官方媒體為何不告訴我們這些客觀的事實。
百度一下「伊拉克」或「今日伊拉克」相關的新聞和圖片,滿眼都是當年戰爭留下的殘垣斷壁、美軍用槍指著伊拉克人、伊拉克民眾抗議美國軍事占領的鏡頭,還有大量中國反美人士無中生有地編造的所謂美軍強暴伊拉克少女的圖片,以及中國官方媒體憑空想像的伊拉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慘景,相反,找篇能真實反映伊拉克戰后恢復情形的文章或圖片則猶如大海撈針。
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過去十多年了,對這兩場美國領導的戰爭,官方媒體多是負面報導。官方媒體熱衷宣傳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混亂,由此給國人洗腦:有了選舉未見就是好事,民主就是混亂,穩定才應該壓倒一切。結論,中國只有在維持現狀下才能保持穩定。
人均收入增七倍
但事實是,無論伊拉克還是阿富汗,過去十年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從西方媒體引述的統計數字就可以看出來。
首先我們看伊拉克,在薩達姆時代,完全是獨裁統治。雖然伊拉克也有「選舉」,但每次都是薩達姆高票當選,他拿到的選票有時超過全國總人數。當然,這些「票」也并不都是作假,薩達姆大搞個人崇拜,廣大民眾被洗腦,崇拜「偉大領袖」。《紐約時報》曾刊文諷刺說,在八十年代,個人崇拜文化讓伊拉克的1,700萬人口翻了一番,成了3,400萬,其中有1,700萬人民和1,700萬薩達姆肖像(遍布全國各地)。
在結束了薩達姆的專制統治之后,伊拉克不僅實行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成功地進行了多次全國性選舉,由此產生了民選領導人,政局穩定,而且伊拉克的經濟也發生重大變化。
在薩達姆統治后期,伊拉克人口2,600萬,人均GDP只有625美元,通貨膨脹率高達三位數。現在,伊拉克人口增至3,500萬(增幅35%)。人均GDP增至4,600美元(增了七倍半)!通膨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一百多,降到6%。在全球經濟成長緩慢的情況下,伊拉克的經濟卻快速成長,2006年,遽增17%!2011年成長9.9%,2012年成長10.2%。
經濟成長名列前茅
伊拉克的經濟之所以發生巨變,是因為走向市場經濟:戰后第二年——2004年,伊拉克就改革稅率,實行單一稅率(flat rate)15%,由此進入全球實行單一稅率的27國(地區)行列——香港(14%)、新加坡(16%)、愛爾蘭(12.5%)、俄國(13%)等。
伊拉克并把關稅降低到5%,制定優惠的外資政策,吸引大量外資,尤其是國際石油巨頭。由此使伊拉克的石油產量迅速上升:在剛開始的2004和2005年,就分別成長了7%,2006年,石油生產設施修復重建完善之后,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大幅成長了40%!
國內官方媒體當年渲染說,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主要目的是為了占取那里的石油。但美國在鏟除了薩達姆后,馬上把當地的石油管理權等交給了伊拉克新政府的石油部,等于交給了伊拉克人民。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金米特(Robert Kimmitt)在《華爾街日報》撰文說,「美國把石油主權交給伊拉克人民之后,沒有想做任何一點影響伊拉克石油政策的事情。」
中石油、中石化在伊拉克
而且近年美國在本土的石油開采劇增,去年底美國石油產量已超過沙烏地阿拉伯和俄國,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目前則已占據了伊拉克最大開采份額。所以當伊拉克ISIS鬧事時,最著急的其實是中國。
現在無論人口成長率,還是經濟成長率,伊拉克都名列世界前茅!這些成就,都歸功于結束了獨裁統治,實行了民選制度,有了新聞和言論自由(可以監督政府、制約腐敗),并走向了市場經濟的道路等。
阿富汗十年跳了一世紀
跟伊拉克相比,阿富汗在戰前更加落后。無論人均收入,還是整體經濟,都被列入世界最貧困行列。在砸毀千年佛像的野蠻塔利班統治下,阿富汗人民幾乎就是生活在中世紀。
在美國領導的阿富汗戰爭鏟除了塔利班政權之后,短短十年,這個國家發生的變化是名副其實的翻天覆地。阿富汗最大的媒體集團MOBY的主席莫瑟尼(Saad Mohseni)今年5月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不被人知的阿富汗進展的故事》,用大量事實,講述了阿富汗過去十年的巨變:
阿富汗人口現已3,530萬,平均中等年齡只有17歲,60%人口低于20歲,是個非常年輕的國家。在塔利班統治的2001年,阿富汗只有90萬孩子入學(沒一個女生),現在入學孩子已達800萬(增近9倍),其中260萬是女孩。當年阿富汗女性文盲率高達88%,現全國識字率已增至33%,預計2025年增至60%,2040年達90%。
12年前,阿富汗人的平均壽命40歲,現迅速成長到超過60歲。2003年,阿富汗全國只有450個診所和醫院,現增至1,800個。嬰兒死亡率被降低到千分之97,是當年的一半。
2002年,阿富汗全國只有32英里的道路,其他都是爛泥路,現增至7,450英里,增幅233倍!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和其他幾個大城市的國際機場,使阿富汗跟世界接通;每天從阿富汗到杜拜的飛機就有7班。更難以想像的是,人們印象中那個既落后、又危險的阿富汗,現在每年吸引40萬外國游客;僅僅排在科威特和卡達之后,阿富汗成為第三個最吸引阿聯酋游客的國家。
拒絕塔利班建成新國家
2001年時,阿富汗年度經濟額是20億美元,現增至200億美元,十年增加了十倍。現在有2,000萬阿富汗人(占人口三分之二)使用手機,60%民眾常看電視,95%收聽廣播。而在2001年,整個阿富汗只有一萬部座機電話,沒有任何電子媒體。
更令人振奮的是,阿富汗——那個12年前還生活在中世紀的、貧窮、落后、野蠻的國家,一步跳躍地實現了和當今最先進的民主國家同樣的一人一票的民選制度。那些舉起仍沾著墨跡的手指的阿富汗人,充滿喜悅和自豪——因為他們不再是奴隸,而有了選擇總統的權利。
上述阿富汗最大的媒體集團的主席自豪地說,阿富汗最偉大的成就,是民主進展。明年,阿富汗將再次舉行總統大選,后年,將國會改選。不管這個年輕的國家還將面臨多少挑戰,這位阿富汗企業家說,他的國家,絕不會再回到塔利班時代,而會發展成一個現代國家!
還有什么比這更激動人心
民主制度給他們帶來的本質性變化,橫掃般地摧毀了把老百姓從政治思想到經濟生活都變成奴隸的社會,把圈在籠子里爬行的奴隸變成可以驕傲地站立起來舉手投票的、可以接受自由訊息、可以開始自由思想的真正的人!還有什么比這一點更激動人心!